米芾(1051年—1107年),初名黻,后改芾,字元章,自署姓名米或为芊,湖北襄阳人,时人号海岳外史,又号鬻熊后人、火正后人。北宋书法家、画家、书画理论家,与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合称“宋四家”。
《珊瑚帖》又名《珊瑚笔架图》,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于晚年创作的纸本行书书法作品,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此帖是米芾与人谈论收藏情况的一封书信。用笔纵逸迅疾,随心所欲而不逾矩,充分表现了他放达的个性与深湛的功力。信中言及珊瑚笔架即随手插图一幅,可谓神来之笔,此也是米芾唯一的传世画迹。该作较其中年之前作品,字态更为奇异超迈,随意而书,神韵自然,神采更趋飞扬,形式感也更具意趣。米芾用笔豪放稳健,结字宽绰疏朗。其书体潇洒奔放,又合于法度。前人对米芾《珊瑚帖》早有定论:元代虞集评其“神气飞扬,筋骨雄毅”,施光远称其“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,天下第一帖”。《宋史·文苑传》说:“芾特妙于翰墨,沉着飞翥,得王献之笔意。”米芾以书法名世。他对前代名家的用笔、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。正因他学古人学得太像,从而招来“集字”之讥。对此米芾曾说:“壮岁未能立家,人谓吾书为集古字,善取诸长处,总而成之。既老始自成家,人见之,不知以何为祖也。”他深深懂得,要卓然成家,学习传统是必不可少的。所谓“集字”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在传统上下了很深的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