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芾(1051-1107),初名黻,后改芾,字元章,自署姓名米或为芊,时人号海岳外史[1] ,又号鬻熊后人、火正后人。[2] 北宋书法家、画家、书画理论家,与蔡襄、苏轼、黄庭坚合称“宋四家”。曾任校书郎、书画博士、礼部员外郎。祖籍山西,然迁居湖北襄阳,后曾定居润州(今江苏镇江)[3] 。能诗文,擅书画,精鉴别,书画自成一家,创立了“米点山水”。集书画家、鉴定家、收藏家于一身。其个性怪异,举止颠狂,遇石称“兄”,膜拜不已,因而人称“米颠”。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,又称“米襄阳”、“米南宫”。
尺牍是文人情怀和专业技法结合并自然流露的极佳形式。米芾作字,把笔轻,运笔快,所书八面具备,不践陈迹,超迈入神。在尺牍中更因书写时不同的主观意绪和客观纸笔条件,呈现万种姿态。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,而绝出笔墨畦径之外。本册所选,包括米芾尺牍《向乱贴》《致知府大丈夫》《贺铸贴》《芾非才当剧》《闻张都大宣德》《致伯充台坐》《致彦和国士》《清和贴》《值雨贴》《箧中贴》。其中《清和贴》为摹本。除《向乱贴》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外,其余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